第二届武汉设计双年展即将在昙华林艺术区盛装启幕

作者: 时间:2013-11-05 点击数:

  新闻网讯(记者 小阳)11月8日至30日,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城乡建设委员会、武昌区人民政府、湖北美术学院等共同承办的第二届武汉设计双年展在湖北美术学院昙华林艺术区盛大启幕。活动将借助艺术手段,向世界宣传武汉工程设计的综合实力,展示武汉艺术化城市精彩魅力,对于体现武汉文化发展软实力,转化武汉经济发展硬支撑,促进武汉文化产业发展繁荣意义重大。

  首次运用新媒体艺术  动态展示工程设计

  继2011年首届武汉设计双年展之后,本届双年展继续秉承“工程与艺术的结合”理念,以此为理论基础,提出“艺术化的城市”主题,活动期间将推出武汉历史建筑的艺术档案、工程项目的艺术解读、艺术家眼中的工程、艺术城市、国际邀请展、新媒体艺术等六大板块的设计展览。展览将在国内首次运用新媒体艺术,以动态影像形式展示宝通寺、长春观、晴川阁、归元寺、起义门等众多经精确复原和艺术化画面处理的武汉优秀历史建筑;国内外著名设计师、艺术家也将携设计团队、艺术研究群体展示工程与艺术结合的实例典范,用发散性思维赋予工程设计更深层次的艺术解读和美学思考。

  政校企交流互动  开启高端研究对话

  本届双年展还将以打造“工程设计之都”为支撑,邀请工程设计行业协会、知名设计机构、企业代表,以及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美术学院等代表,围绕工程设计举办“设计与投资企业高端对话”、“绿色建筑设计大师讲堂”、“‘工程-文化-景观’学术研讨”、“艺术城市·昙华林论坛”等多场专题论坛,开启学习交流研究互动平台。国家工程设计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还将组织召开一系列工作会、研讨会,推进勘察设计行业的改革创新。

  活动期间,武汉市建委、武汉市规划局、武汉市园林局、湖北美术学院以及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等机构将分别开展“中国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主题日”、“武汉城市规划主题日”、“园博会主题日”、“湖北美院主题日”等多个主题日活动,从设计产业创新、城市规划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文化艺术资源积累等多个方面,展示城市发展与文化艺术的深度融合,打造“实力+魅力”的特色城市品牌。

  省市区领导高度关注活动筹备进展

  湖北美术学院利用暑期成立专班启动昙华林艺术区改造及活动筹备工作,多次召开协调会,研究敲定昙华林艺术区主展区改造及展览策划方案并有序推进项目工程。活动筹备过程中,武汉市委市政府、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武昌区政府与湖北美术学院密切配合,通力协作,高效务实,确保艺术区及周边环境整改改造工程顺利推进。湖北省委宣传部长尹汉宁、武汉市委、武昌区委等众多领导先后多次到艺术区调研,看望艺术区知名老艺术家,实地察看场馆改造工程,现场指导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并对昙华林艺术区及其周边艺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以及推进武汉城市文化建设等提出指示建议。

  主展场空间有效扩容  艺术文化深度推广

  本届双年展主展场设在湖北美术学院昙华林艺术区,共计10709㎡。艺术区内美术馆由原来两层展厅扩建成五层展厅,总面积6030㎡;1号楼主题展厅面积507㎡;半室外展厅面积2092㎡,室外展厅面积2080㎡;改造建设大型学术报告厅两间,每间面积223㎡,共可容纳近400人;改造建设多媒体放映厅一间,面积142㎡,可容纳100余人。此外,主展场展览空间由美术馆室内扩展至艺术区周边及全市公共街区,使观展人群扩展至广大市民百姓,并通过开展街头艺术活动、民间艺术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卫星展、外围展,积极传递文化精神,提升民众文化素养,以促进武汉设计双年展文化品牌特征、城市宣传功能、艺术城市精神的推广最大化,有力彰显武汉打造“世界工程设计之都”的决心与步伐。

  借承办第二届武汉设计双年展之机,湖北美术学院昙华林艺术区再次迎来华丽变身。以文化、艺术、教育为核心的昙华林艺术区,正以厚积勃发的巨大能量引领城市文化聚集区域一场新的“变革”,在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中参与城市改变,在扩展城市建设与文化发展跨界合作中深度辐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版权所有 2012 湖北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12 HIFA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5003315号